摘自:《时代邮刊》2009年第2期,作者:张坤

2008年12月25日和26日,韶山“一号工程”两大主体项目——毛泽东广场和毛泽东遗物馆同时竣工并正式对外开放。海内外的3.5万名游客,在毛泽东诞辰115周年的日子里,来到韶山参观游览,感到格外兴奋格外欣慰。毛泽东的孙子毛新宇一家三口,作为改扩建后的毛泽东广场、新建的毛泽东遗物馆的首批游客和出席落成典礼的嘉宾,显得格外引人注目。

毛新宇作为毛泽东的唯一嫡孙、中国第一“红色贵族”,一直是人们关注的人物。让我们一起走近毛新宇,一起来品读他的家事国事天下事。

“红色贵族”的平民档案

毛新宇出生于1970年1月17日。他是开国领袖毛泽东的孙子,毛泽东和杨开慧的儿子毛岸青和儿媳邵华的独生子。

毛新宇出生后,取个什么名字好呢?毛泽东是取名大师,他当然要给自己的爱孙取个气势磅礴的大名了:“新宇!”意指老一辈“要如昆仑山崩绝壁,又恰似台风扫环宇”的理想实现后建立新的世界。后来毛新宇也认为,这是爷爷的殷切期望,要他“开辟新天地”。

毛新宇和中国新时期的青年一代所走过的人生旅途没有多少区别。他1992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;1992年9月至1995年7月在中央党校理论部攻读硕士学位;199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;2000年进入军事科学院攻读博士学位,同时参军入伍,2003年7月份获得博士学位;2008年7月,被任命为军事科学院战略部副部长,走上高级领导岗位,为副军级,大校军衔。他还是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常委、全国政协委员。

毛新宇长相敦厚,身材魁梧,性格沉稳,着装朴素。与记者交谈之间,毛新宇思路敏捷,不时透出睿智。

毛新宇治学特别喜欢亲临现场。他曾随母亲邵华追寻当年红军长征的足迹,多次到湖南、江西、贵州、甘肃、宁夏、陕西、四川、福建等革命老区访问、考察,还深入农村、工矿企业进行调查、学习。

毛新宇还爱好写作,从1990年起,相继发表了《便是寻常百姓家》、《不学历史我们永远幼稚》、《我为爷爷唱新歌》、《沿着爷爷的足迹》、《会当击水三千里》、《我随妈妈拍长城》、《赴朝祭扫伯父墓》等文章,出版了《朱元璋研究》、《毛泽东眼中的五大帝王》、《永远的怀念——毛泽东诞辰百年辑录》、《我的伯父毛岸英》等图书;他主持过电视专题片《女红军女将军风采录》、《江山如此多娇》;创作了12集电视文学剧本《一代贤后》。

毛新宇对父母的感情十分深厚。有一件小事已经过去了几十年,但他仍珍藏在心中。他告诉记者:“我11岁的时候正上小学,放暑假时,我与父母到青岛度假。一天,我没有按照计划完成数学作业就要出去玩,我母亲很生气,说:‘作业做不完,中午不能吃饭。’父亲听到后很心疼我,对母亲说:‘你这样教育孩子是不对的。’可是母亲还是坚持要这样做,父亲就说:‘那好吧,我也不吃饭了,陪儿子写完作业,我俩一起吃。’”毛新宇说,“母亲的严厉以及父亲的慈爱,让我至今想起来都是心里暖暖的、鼻子酸酸的。”

由于身世不凡,毛新宇一直是人们追踪注意的目标。在人民大学的四年求学期间,他以壮硕之躯和“不修边幅”而闻名,人们很容易认出他来。每当金秋时节,新生满怀好奇与神秘感,向老生打听“谁是毛新宇”,往往会听到这样的回答:“喏,校园里穿得最破的那一个。”毛新宇的“不修边幅”,也时常引起些麻烦。由于其床铺卫生水平长期不能达标,他居住的学生宿舍常常受到有关方面的批评。毛新宇还常常忘了轮值打扫卫生、打水等琐碎事项。初时,同室诸友尚可原谅,久之便生出些意见,以致于毛新宇在大学最后一年,只好请求“搞特殊”,由学校专门安排了一间宿舍居住。毛新宇学生时代的生活故事,现在成了他的同学和朋友经常谈论的话题。